欢迎进入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学术著作
论西藏文化建设
发布者:李宏 侯霞 发布日期:2014-11-01 2830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件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件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常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与时代发展相统一的高度,以执政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首次以党的纲领性文件向世人宣告了“文件强国”的战略目标。《决定》指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路线、方针、政策、任务、目标等做出了具体部署。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重视文化软实力在兴国强国中的重要地位、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源泉。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就在于这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首先是文化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个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发展,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加强西藏文化建设,是推动西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实现边疆安宁稳定的内在要求。加强文化建设,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强调以文化发展、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关系着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得以增强,才能为西藏的发展和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次,加强文化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的实现,不仅要看经济发展水平,还要看文化发展程度。文化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最大的客观存在,它影响着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特点与目标,影响着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性质,甚至决定着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体系中,社会进步程度、人的发展状况、生态文明等文化建设指标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衡量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总体来看,西藏全面小康水平落后于全国,其中在社会进步状态、观念、体制机制以及人的发展等文化建设方面尤为滞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显现出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软实力不足。因此,加强西藏文化建设,推动西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第三,在西藏现代化过程中,文化的作用举足轻重。现代化过程是一个经济社会进步的过程,不仅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为标志的先进文化的形成。西藏脱胎于一个半封建半农奴制社会,社会制度极其落后使人与社会整体发育程度低、文明进程极其缓慢,加之处于宗教影响的落后阶段,落后的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严重,矛盾凸显。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西藏的发展的重点显然是针对物质财富贫乏带来的基本生存问题,而思想文化建设、人的发展始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发展与稳定是西藏的两大主题。文化建设的滞后对发展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西藏民主改革起点低、时间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封建农奴残余思想、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等的影响,现代文明因素植入困难。加之教育科技等文化事业建设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缺乏智力支持和内在动力。上至决策层下到劳动者,从观念到技能,都与现实要求和明代发展差距很大。体制机制、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都需要一次深层次的文化创新。应该说,文化软实力不强是比经济硬实力更为现实的落后。然而,西藏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除经济意义,更具政治意义。长期以来,意识形态薄弱造成的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异常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出于“西化”、“分化”培植“代言人”等目的,与十四世达赖分裂集团相勾结,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一方面,以所谓的“西藏问题”,意图通过“遏制+牵制+分化+推销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手段,从意识形态与文化上寻找突破口,大做文章。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利用民族宗教造谣惑众、制造事端,以达到搞乱人心,破坏西藏发展稳定、分裂祖国的目的。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十四世达赖分裂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抛出文化牌,以西藏文化“灭绝论”来诋毁我党在西藏的政策,因为其深谙“掌握文化制高点,就能掌握道德制高点,进而掌握舆论主导权”的道理。因此,在同西方敌对势力和达赖集团的斗争中,我们不仅要占据舆论制高点,更要采取有力措施和方法占据文化制高点,搞好文化建设,维护文化安全。

西藏和平解放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藏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总体上看,与时代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加之西方敌对势力支持的分裂势力的思想观念的渗透和破坏,威胁着我区文化安全。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我们必须转变文化观念,改变文化生产传播方式和话语体系,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政治优势,变一味防守为主动出击。实施西藏文化走出去战略,借全国之力,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化发展步伐。通过市场机制,充分激活文化生产力,使文化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用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打入国内外文化市场,进而引领世界对西藏文化的认知。尤其是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保障和改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文化民主”,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增强西藏的文化软实力,以强势文化占领文化制高点,做强意识形态,理直气壮地唱响主旋律。努力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状态,强基固本、凝聚人心,反制十四世达赖分裂集团的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和竟夜形态安全。为西藏的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打下牢固的思想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