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半世岁月,历尽沧桑,抚今追昔,感慨无限,50年的发展前行,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走在幸福的大道上,不断创新变革,争创辉煌。而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的艰辛付出。作为山南地区培训轮训党的干部的主要阵地——山南地委党校,肩负着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重要职责,50多年来,山南地委党校共举办了各类班次331期,培训和轮训各级各类干部和理论骨干31226人,为山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在山南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此,回顾党校教育发展历程,认真总结经验,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创干部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山南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南地委党校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发展历程
山南地委党校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共经历在命运决择中诞生(1956-1973)、在艰苦岁月中成长(1974-1977)、在改革开放中壮大(1978-2002)、在新世纪铸就辉煌(2003-2015)四个阶段。
(一)在命运决择中诞生(1956——1973)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完成肃清武装叛乱分子和着手民主改革以及成立自治区的各项任务,培养和训练干部就成为摆在党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山南分工委于1956年6月,根据当时情况,决定采取短训班的形式培训藏族干部,参加培训的学员共93人,从此以后,培训工作从未间断。1960年4月,培训基地搬迁到泽当镇加沙林寺。1961年12月,藏族干部训练班和分工委领导下的藏语文训练班合并成立了山南专署领导下的“山南干部学校”。“山南干部学校”从此成为山南地区培养、训练干部的重要基地。1965年2月,干部学校迁到桑日县绒乡巴朗村。1956年6月至1965年10月的9年间,在各种艰苦的条件下,干部学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3298人(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干部学校被迫停办,干部学校改为“五七干校”。1972年8月,山南地委根据形势的需要,恢复了干部学校。1973年10月,山南地委根据区党委的指示,将山南干部学校更名为“中共山南地委党校”,山南地委党校宣告正式成立。
(二)在曲折岁月中成长(1973——1977)
1973年至1976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一思想指导下。党校教学内容主要以《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等反映阶级斗争为主。而突出党的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都被当作“投降主义”加以批判和否定。1976年底至1977年,党校教学以文化补习为主。1976年10月,党中央审时度势,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历时十年之久的“文革”浩劫,山南党校连续举办文化补习班33期,共有1774人由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提高到初中文化程度,文化补习班深受广大干部的欢迎,得到了地委、行署的充分肯定。
(三)在改革开放中壮大(1978——200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风雨中走过来的党校,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精神和区党委、地委的指导,以“把党校办成学习、宣传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强阵地,办成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模范”为目标,积极探索、发展党校事业,使党校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底,全国第一次党校工作会议召开,对干部教育工作进行了改革。特别是1995年9月《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颁布和2000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文件的下发。进一步明确了党校的作用、地位和体制,山南地委党校进入了发展壮大时期。从1978年至2003年,山南地委党校干部教育本着文化进修补习和理论培训并重的原则。在北京市委党校的帮助下,共举办两年制干部理论中专班8期,360人取得了中专学历;在“两湖”省委党校的援助下开始举办理论大专班;1995年开始举办函授大专班和本科班,截止2003年底,共有458人取得函授大专学历,在校大专生有517人,在校本科生213人。同时举办各类干部短训班37期,培训轮训各级各类干部共计11846人。并以流动党校形式,将培训工作扩大到各县、各乡镇、地直、区直等单位,深入基层授课246次,接受培训人数达15100人(次)。流动党校的大规模举办,受到了区党委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受到《中央党校报》以“这样办学我们欢迎”为题的高度评价。
(四)在新世纪铸就辉煌(2003——2015)
2003年至2015年是山南地委党校进入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争创一流、铸就辉煌的新时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党校各方面的成绩显著,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个个闪光的奖牌——全区“先进党校”、“先进学区”和全国党校系统科研工作组织奖;连续4年被评为山南地区“先进单位”等荣誉。山南地委党校按照“以党建为保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以咨询为导向,以后勤为保障”的总体思路,在山南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1、适应时代要求,创新党校教育
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党教育模式。一是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要求,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落实。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十七大及十七届系列会议精神——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十八大及十八届系列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二是适应党的干部教育的要求,促进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注重发挥职能作用,如围绕着提升领导干部应急能力进行专题教学,在主体班次对群体性事件进行讲解,如对西藏拉萨市“3·14”打砸抢烧事件进行重点剖析,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学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地委、行署的肯定。
2、创一流班子,建高素质队伍
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山南地委党校从领导班子与教职工队伍建设入手,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形成“活力型”、“学习型”、“和谐型”、“廉洁型”领导班子。二是建设高素质队伍。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方法上,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造就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
3、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学体系
第一,进一步完善教学布局,建立分层次、分类别教学新体系。逐步形成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和计划外班次四类,逐步形成了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学新体系。
第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实现了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从“两个文明”——“三个文明”——“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内容,另外聘请地区各职能部门的领导作为党校的兼职教授,丰富了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学内容设计与时俱进的特点。
第三,创新教学方式。紧密结合西藏的实际,逐步形成了情境模拟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研究式教学、菜单式教学和访谈式教学。
第四,改进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教”与“学”的重要联结点,是党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管理上,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总体素质。同时建立外聘教师制度;在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管理上,优化内容,明确重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第五,加大培训力度。自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中央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新要求。2003年至2015年上半年山南地委党校共举办各类班次236期。其中进修班35期,培训班78期,研讨班28期,计划外班次95期。共培(轮)训15290人。
第六,突出特色。山南地委党校既紧紧围绕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又突出加快山南经济建设和稳定局势的需要,在办学形式上由过去的静态办学转向动态办学,采取“一请、一送、一坚守”的办学模式。“一请”,即把领导专家请进党校作专题报告,举办“雅砻讲坛”;“一送”,即送教上门。以流动党校形式,将培训工作扩大到地直各单位、各县乡镇、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一坚守”,即坚守校内办班为主阵地,把干部教育范围扩大到山南地区各个领域。
4、立足山南地情,科研再上新台阶
严格按照全国、全区两级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地委、行署决策和中心工作,立足山南实际,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发挥思想库的作用。从1973年至2015年,党校教师共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1篇、省级刊物发表170余篇,地级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在课题研究方面,始终围绕地委、行署的中心工作,以山南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和现实问题等三个方面为研究重点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山南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六个模范区”建设调研报告》和《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调研报告》等分别反映了山南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现实情况,为地委、行署决策提供了咨询服务。
5、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为加快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一是开展了校园网门户建设;二是建设党校的远程教学模块,便于教职工学习相关课程;三是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是为了充分利用区委党校的精品课、特色课来充实优化教学内容;四是数字图书馆的利用与接入,使教师直接利用区委党校的数字图书馆资源,与全国43个数据库衔接,从而提升了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
6、拓展干部学历教育,函授教育结硕果
举办干部学历教育,主要体现在举办脱产大专班和函授教育。2002年至2008年,在湖南省委党校的大力援助下顺利举办了3期两年制大专班。函授教育始于1995年至2012年为时17年。17年办学,经历了从步履艰难到兴旺发达的过程,现已圆满完成36个班次5个专业,3230人次的干部学历教育,为山南干部教育事业留下了较为辉煌的一页。
7、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世纪以来,学校总共争取到各类资金近2240万元。总计投资近4000万元用于校园规划、楼堂馆所建设、软件设施建设等。目前,党校占地面积3116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办公楼、职工宿舍楼、学员宿舍楼11栋,建筑面积达15724余平方米;拥有电脑403台、电视机207台、现代化电教室2间,图书资料4万余册,固定资产达16845808余元。已属于一座现代化综合学校。
8、业务指导逐步走上正轨
山南地区下辖12县,虽然12县都建立了县委党校,但县委党校处于“三无”状况,即无办学场所、无专业人员、无专用经费。针对山南地区县委党校建设的现状,地委党校作为上级党校,自我加压,担负起了县委党校培训干部的重任,加大了对县委党校的业务指导力度。一是加强调研,夯实服务基础,进一步增强业务指导的针对性;二是科学组织,积极协调,确保业务指导工作有序进行;三是送教上门。地委党校把每年根据调研确定的专题发放给县委组织部,由县委组织部选择,确定培训时间送教上门。
二、50年山南地委党校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基本经验
五十年来,山南地委党校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硕果累累,这是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地委、行署的正确带领、区委党校业务正确指导下取得的硕果。
(一)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从1956年到1973年的17年期间,山南地区干部教育面临的条件和环境是极其复杂和艰难的。首先面临肃清武装叛乱分子和着手民主改革以及成立自治区的各项任务;其次是落后简陋的教学设施;三是是教师的缺乏;四是艰苦的生活条件。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广大干部自己动手编教材,除了做好干部学校的工作外,一批批藏族学员提升了汉语操作水平、磨练了革命意志、提升了自身整体素质、更深入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切理论涵义。为民主改革、成立自治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五十年来,党校紧密联系各个时期的形势和工作实际,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紧密联系每个学员的思想实际,改造主观世界,自觉增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正是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才使得党性教育既有时代感又有针对性,深入学员的思想灵魂,党校才培养出了万余名优秀干部,为民主改革、成立自治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与时俱进的政治本色
党校党的干部教育的内容既要保持稳定性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五十年中,一是坚持把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党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二是坚持教学内容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实现了从老五门——两个文明——三个文明——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加西藏区情、山南地情的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三是为干部的成长创设了新课程,如拓展训练、媒体应对等。
(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是党校科学办校的根本,是党校科学发展的基石,是党校工作必须坚持的统帅和灵魂。山南地委党校50年来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长足进步充分说明,虽然不同的时期都有特殊的外部条件和特定的历史机遇,但其中始终贯穿着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主线。一切从山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跨越式发展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五十年来,经历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计划与市场的争辩、树立科学发展观到四个全面的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历程。
(五)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教学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教学方针是党校施教一贯坚持的原则,在开班前进行“两带来”、入学问卷、教学评估问卷等形式对干部培训需求进行了调研以实现“按需培训”。首先是组织需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必修课,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其次是岗位需求。专题设置从西藏区情、山南地情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培训班次设置教学专题,与学员开展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方法,解决学员工作中各种难题;最后是个体需求。通过菜单式教学,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由学员挑选教师进行授课,满足学员自身需求,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六)坚持建设团结、和谐的党校校园文化
党校校园文化是党校教职员工和学员在实现党的干部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特殊文化形态,是价值观、办学理念、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外部形象的总和。为建设团结、和谐的党校文化,五十年来,一是坚持“党校姓党”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着力建设勤于学习,追求真理的学术文化,着力建设以人为本,按章治校的管理文化;着力建设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和谐文化;二是坚持树立“两种精神”,即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做求真务实的表率,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做勇于探索的表率;三是坚持塑造具有“品德高尚、作风过硬、意识良好、工作敬业”的党校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