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地(市)委党校概况
中共山南市委党校 山南市行政学校概况
发布日期:2015-05-27 71005

一、基本情况

山南地委党校、山南市行政学校座落在藏民族发祥地——雅鲁藏布江南岸、雅砻河畔泽当镇的西部。校园占地面积31160平方米,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党校成立于1973年10月,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6年7月山南分工委领导下举办的第一期藏族干部培训班。行政学校成立于1992年1月。党校内设7个科级机构,即办公室、教务处、教研室、理论研究室、信息科、函授处、总务处。

二、工作情况

校委班子认真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紧紧围绕地委、行署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山南地区党员干部队伍发展需求,立足校情打基础,顺应形势抓改革,谋划工作新机制,务求实效促提升,不断完善教学新布局,努力适应干部教育工作新常态有效推进了党校事业的发展。

(一)落实四个突出,推进教学改革取得发展。一是突出教学精品战略。坚持“一个中心、五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结合我地区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这一核心,结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推进党的最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二是突出实践培训特色。实施“一个中心、五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增强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学科建设的创新。紧紧围绕“四基地一核心”发展定位、“两圈两带”发展格局和“六个模范区”、“七个山南”建设目标,从不同班次不同培训对象实际出发,把握特色与侧重点,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工作。三是突出研究式教学。进一步探索和倡导以培养素质和提高能力为目标,以研究现实问题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教与学双向互动、充分调动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为特征的研究式的教与研究式的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课堂授课、小组讨论、双向交流和社会调查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四是突出集体备课。校委始终坚持从严治学的基本原则,狠抓教学科研两大主业。去冬今春,根据学员需求出题、教师调研出成果、优秀报告进课堂的原则,要求专兼职教师认真选题备课,校委评审小组利用1个月的时间,针对专兼职教师申报的18个新专题进行了逐一严格评审,结合当前形势和现实需要,提出修改意见,为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夯实了基础。

2014年,我校共举办各类班次43期,培训人数2580人次。今年上半年,我校计划举办第二十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十四期初任公务员培训班、第六期乡(镇)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第二期村(居)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第二期村(居)委会主任示范培训班、第二期机关工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培训班6个主体班次和村(居)妇委会主任培训班、2015年机关党员示范培训班、基层法院审判员培训班、地区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班、首届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村(居)书记主任远程VPN学习培训班6个计划外班次,计划培训学员793人次。目前,已经完成计划内主体班次培训班1期,培训学员50人次;计划外班3期,共计培训学员113人次。

(二)紧跟三个需求,推进理论研究取得成效。一是紧跟形势需求,明确课题方向。为充分发挥好党校理论研究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今年,我们重点抓了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世界反法西期胜利70年的课题研究,实现了科研工作紧跟时政形势需要一体化。二是紧跟区地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发挥好科研向教学提供服务,为地委行署决策服务的作用。今年确定了以“法治西藏建设”、“法治山南建设”为主题的调研方案,通过调研了解掌握西藏和山南的法治建设现状,法治建设存在的差距、原因及制约因素,为推动法治西藏建设、法治山南建设,推动依法治藏、依法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进一步使科研课题中央、区党委、地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确保了每年下基层调研的时间,让教师带着调研课题下去,有针对性地研究,从而增强调研效果。三是紧跟管理需求,健全完善奖惩机制。去年,我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建立健全了《科研奖惩办法》,明确了专兼职教师的科研任务,健全完善了科研管理奖惩机制,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如,高级讲师每年必须在省级刊物发表或省级研论会入选论文2篇;讲师每年必须在省级刊物发表或省级研论会入选论文1篇;助理讲师和教员,每年必须在地级刊物发表或地级研论会入选论文1篇。同时对发表和入选的论文给予奖励。在地级刊物上发表或入选的文章每篇由原来的200元增加到300元;在省级或以上刊物发表的文章由原来的500元增加到600元。对于未完成的科研任务教师要进行扣款。

2014年,围绕干部教育培训、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流转、环境综合治理等进行调研,完成校级课题5个,形成调研报告5篇,专兼职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7篇,大部分文章发表在西藏日报、《西藏发展论坛》、《新西藏》等省级刊物。在全区党校系统理论研讨活动中,我校教师论文在数量、质量均居全区地(市)党校之首,荣获一、二、三等奖,得到区党校、地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和推荐。

(三)夯实两个基础,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一是夯实维稳基础。随着维稳工作的常态化、长期化,我校现有的维稳值班用房已不能满足当前维稳工作的需要。为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改善维稳条件。校委多方努力,积极争取资金,对维稳值班用房进行扩建,进一步改善我校维稳值班条件。工程投入资金61万元,新建维稳值班用房3间,同时完善大门监控设施设备。二是夯实教学基础。随着近年教学任务的日益加重,培训力度不断加强,培训学员不断增加,我校现有的4间多媒体教室,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发展需要。为此,校委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投入资金15万元,购置音频、视屏设备,新建多媒体教室2间。建成后,我校多媒体教室由原来的4间增加到6间,由以前可以同时容纳560人增加了可以同时容纳720人。

(四)打造一个品牌,提升山南党校影响力。党校作为地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我们着力增强教职工的责任心事业心,着力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集力量打造一个品牌,即干部教育培训“办班品牌”。2014年,根据那曲地委、地委组织部和山南地委、地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我校在教职员工少、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承接那曲党政干部培训班,自2014年10月开始至2015年12月,共计划举办21期,培训学员629人次。为全力保障好那曲班次学员的食宿、教学、服务管理等工作,一是提供好的食宿条件。去年,我校新修建的两幢学员住宿楼,按照标准房间进行设计建造。刚建成投入使用,就单独预留出一幢供那曲学员住宿。并根据学员就餐需求,与食堂承包商进行积极协商,尽可能地满足学员需求。二是提供好的教学场所。因为当前我校教室中,湖湘楼二楼电教室的功能、设施较为齐全,那曲学员授课均安排在湖湘楼二楼电教室。三是提供好的服务保障。为确保服务保障好那曲班次的各项培训工作,校委选派组织协调、管理服务能力强的干部为联络员,协助管理。四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按照“三分之一”培训模式,为进一步强化学员理论联系实际。主要以山南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基层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综治网格化管理、寺庙和僧尼管理、生态小康示范村建设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实地教学,外出考察学习,深化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升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今年5月份,已举办10个班次,培训学员312人,为山南赢得了较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