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的传承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不断孕育了“老西藏精神”等具有西藏特色的红色精神,成为厚植我们党在西藏执政根基的重要资源,受到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为了切实利用好、保护好西藏特有的红色资源,让党的红色基因在雪域高原代代相传,当前需要围绕红色教育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红色资源的党性教育功能发挥、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补充、红色话语体系的构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青年一代的红色教育等方面做好文章。
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凸显各自特色优势,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强基固本。第一,应成立自治区红色基因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区党委对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以及全区红色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方面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用。第二,发改委等部门应对基地建设进行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要突出自卫反击战遗址、玉麦乡、克松村、列麦乡、沙棘林、烈士陵园等各自所特有的“老西藏精神”、爱国守边精神、“党是领导一切的”思想、艰苦创业精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革命精神等,使每一个基地都能达到有遗迹、有故事、有精神、有特色的“四有”标准化水平,从而形成不同基地优势互补、功能联动的态势。第三,编办等部门应配齐配强基地所需要的人员并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第四,属地管理部门应履行主体责任做好基地的保护和使用工作。第五,相关部门如交通、水利、电信等部门应积极提供配套设施,协同加强基地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第六,人大等部门应建立健全红色基因传承相关法律法规,使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有法可依、有理有据。
凸显红色教育基地的党性教育功能,发挥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的主体和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当前,西藏正处于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并存、叠加、交织的特殊历史时期,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党性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更高的要求。第一,党校系统应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两手抓的党性教育原则,将红色教育列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在校学员到有关基地接受教育作为所学课程的必修环节。第二,由自治区党校牵头,协同宣传、高校等部门,成立“西藏自治区红色文化研究会”(实体),重点对“老西藏精神”等产生重要影响的基地进行全面、深入、系统、持续的研究,着力形成“党校+研究会+红色基地”三位一体的党性教育模式。第三,组织、宣传等部门要协同制定党员干部红色教育方案,建立党内红色教育督查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开展红色教育的指导和监督,各级党组织应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四讲四爱”“强基础惠民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活动,积极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使红色教育常态化。第四,以区内红色教育基地为基础,以区外红色教育基地为补充,使区内外红色资源协同发力,进一步提升“区内+区外”红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模式的质量和水平。
赋予红色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时俱进。吴英杰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继承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诸多先进典型,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推动西藏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一,对红色教育基地新的时代内涵的阐释,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纳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边稳藏重大战略思想体系,着眼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本要求,服务于西藏改革发展稳定这一基本目标。第二,宣传和文艺界等部门要派专人长期到红色教育基地蹲点采风并开辟专栏,把有关基地的好故事挖掘好、编排好、宣传好、记录好、传承好,使得每一个红色教育基地都成为常学常新的生动教材。第三,以自治区红色文化研究会为主体,联合政研室、党校、社科院、高校等有关单位对相关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对其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深入研究、系统总结,形成更加切合实际的红色基因传承理论依据,为西藏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将“高原缺氧不缺精神”的表述拓展为“高原氧气不足精神富足”,为红色基因的传承打造强有力的话语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不但打破了所谓此地不宜生存的“科学论断”,而且孕育了“老西藏精神”等极为丰富和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可见,红色精神于西藏而言,不是“缺”与“不缺”的问题,而是“富”与“不富”的问题。显然,“高原缺氧不缺精神”的口号并没有完全反映西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傲雪凌霜的精神和非凡的意志。鉴于此,我们非常有理由、有底气、有必要将“高原缺氧不缺精神”的口号拓展为“高原氧气不足精神富足”。第一,广大干部群众要增强红色精神富足的自信。自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种类多样、内涵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与内地其他省份相比,我们不仅不缺精神,反而非常丰富且弥足珍贵。第二,宣传口径统一使用“高原氧气不足精神富足”这一口号。这一口号不仅体现了我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辈们“老西藏精神”等的传承发扬,而且也是对全区上下各级干部群众进取精神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只有切实肯定传统、激励当下、展望未来,才能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第三,对这一口号的内涵和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发挥其对干部群众的激励作用。口号作为意识的重要载体,必然要有深刻的内涵。通过全面提炼、总结红色教育基地等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使这种肯定性的口号更好地促使人们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并激励各级干部群众躬身自省,进而成为人们普遍的更高的自我精神追求。第四,强化执纪问责,抓好反面典型,积极营造与这一口号相符的良好氛围。正面教育需要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惩戒力度,特别是要对那些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背信弃义、玩忽职守、违纪违法等行为从快从重处罚,使背离红色精神的行为无生存之地。
补齐红色旅游短板,实现观光旅游与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开辟更广的空间。从西藏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以布达拉宫、纳木错湖等为代表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在全区、全国乃至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但对以烈士陵园、克松村、玉麦乡、沙棘林、抗英遗址、将军楼等为代表的红色遗迹和红色精神又有多少人了解呢?正如网友们所问及的:西藏有红色旅游吗?这一事实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西藏是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和内涵并不相称。鉴于此,第一,要认清发展红色旅游对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实践表明,红色旅游不仅为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而且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价值认同感,进而增强感恩教育的说服力并提高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自觉性。第二,要突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红色旅游是“红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旅游是形式,红色是内涵,突出红色是红色旅游的本质和主旋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第三,由旅发厅牵头,协同宣传、发改委、文物局等部门加快制定并完善《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从而为西藏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权威性、综合性、有效性、长远性的指导意见。第四,选择红色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展陈效果较好、教育功能突出、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红色教育基地给予重点支持。第五,以发展红色旅游为契机和切入点,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PPP融资模式,助推红色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通过上述举措,使红色文化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风光旅游与传统教育交相辉映,从而进一步丰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深刻内涵,让世界第三极——西藏大地所孕育的红色精神辐射到更广的范围和更多的人群,真正实现红色资源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的有机统一,进而达到全球传播红色文化的目的。
着眼于未来,着重抓好青年一代红色教育工作,使红色基因的传承后继有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使红色基因的传承年轻化是当前有效传承红色基因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一方面,我国自1979年对越自卫战以来,近四十年的和平环境使国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危机感慢慢有所松弛;另一方面,以徐才厚、郭伯雄等为代表的腐败分子使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红色传统产生了很深的误解,尤其对红色基因在青年一代的传承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和破坏。因此,着重加强青年一代红色教育工作,帮助青年群体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让我们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久之计。鉴于此,第一,要强化青年一代红色教育工作宏观领导责任。教工委、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应协同宣传等部门制定出台《自治区大中小幼红色教育实施方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红色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建立起巡视检查、工作汇报、经验交流等工作机制。第二,系统研制自治区国民教育红色读本和视听材料,使红色资源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从区内外聘请有关红色教育专家、红色教育基地解说员、先进人物等进课堂;将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孕育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编入教材,特别是把相关红色教育基地作为重要的红色教育素材编入教材;在校报校刊、校园景观、文化走廊、宣传橱窗、校内广播、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建设中有计划地融入红色元素。第三,加强西藏青年群体与全国青年群体的交往交流交融。通过进一步加强内地西藏班建设,让更多区内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内地接受红色教育,充分利用援藏机制,积极试点开展西藏学生与援藏省份学生结对子活动,积极推进西藏籍大学生在内地干事创业等,帮助西藏广大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红色基因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历史和现实表明,红色基因造就了共产党人不同于一般的群体、共产党不同于一般的政党。正是由于红色精神的激励作用,西藏人民才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解决了常规难以解决的问题、实现了长期难以实现的梦想,正所谓“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我们坚信,随着西藏红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必将在雪域高原得到更广的传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道理也必将更加深入人心,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也必将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也必将更加牢固,“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实践也更具动力和活力,西藏红色文化的内涵也必将得到进一步丰富。